小儿推拿进基层 中医巧手护安康
齐鲁焦点时讯(烟台)于清林(通讯员:邹月)
面对儿科门诊常见的小儿厌食、便秘、夜啼、反复感冒,除了药物治疗,中医小儿推拿为缓解患儿痛苦提供了安全无创的新选择。为提升基层儿科中医适宜技术服务能力,烟台福山区人民医院儿科特邀坐诊专家、烟台市中医医院推拿科副主任于华,面向儿科医护开展《小儿推拿临床规范化操作与疾病应用》专项培训。通过手把手教学,让这门中医绝技扎根基层。
儿童具有独特的生理病理特点,疾病表现与成人存在显著差异。于华主任从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法展开详细讲解:通过观察患儿指纹推断健康状况,聆听声音判断脏腑虚实,细致询问病情追溯病因,结合脉诊把握整体体征。其中望诊最为关键,尤其注重观察患儿神色:面呈白色多为寒证、虚证;面呈红色多为热证;面呈黄色多为脾虚或湿盛;面呈青色:多为寒证、痛证、淤证;面呈黑色:多为寒证、痛证、水饮之证。
据介绍,6岁以内儿科常见病均可采用小儿推拿治疗,6岁以上患儿则可配合体穴及成人推拿方法。其适用范围广泛,涵盖呼吸系统疾病(感冒、咳嗽、发热、肺炎等)、消化系统疾病(腹痛、腹泻、呕吐、便秘等)、五官疾病(面瘫、近视、远视、麦粒肿等)及小儿杂病(肌性斜颈、抽动症、夜啼、遗尿、腺样体肥大、盗汗等)。
培训期间,于华主任在晨间查房结束后针对一例腹泻患儿现场示范,精准选取补脾等穴位,手法力度适中,节奏平稳。医护人员在旁近距离学习临床推拿的手法细节与操作技巧。治疗过程中,于华主任耐心安抚患儿情绪,轻柔专业的手法让患儿逐渐放松。病房内开展实操教学,既为患儿提供了便利,也便于医护人员直接观察患儿在治疗中的反应,助力及时调整诊疗方案。
此次专项培训让医护人员系统掌握了小儿推拿的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为基层儿科诊疗增添了许多实用有效的中医手段。随着小儿推拿技术在基层的普及应用,将有更多患儿受益于这项绿色疗法,在手法中缓解病痛,感受中医智慧带来的温暖守护。(通讯员 邹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