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焦点时讯(淄博)邵超 他痴迷于微雕艺术13载,用一双巧手在核桃胡上雕刻出令人叹为观止的微缩世界。
他以技艺传承乡村的淳朴与匠心,更以心灵演绎出一场关于艺术与执着的奇迹,成为这片土地上不可多得的民间艺术家。
他,就是山东省淄博市高端装备中心的刘茅村43岁的民间艺术家刘志田。
桃核方寸之间,人物栩栩如生、细腻入微,仿佛能听见他们的呼吸;诗词清晰工整、笔锋流畅,余韵悠长。尤其令人震撼的是,他在桃核四面雕出的“喜怒哀乐”四神,神态逼真、细节精湛,情感张力喷薄欲出,仿佛将人引入一个微缩的戏剧舞台,穿越时空,感受艺术的灵动与深远。
谈起微雕之路,刘志田说:“我是2011年开始学习,2012年正式从业,2014年拜师深造。”高中毕业后,他曾在一家监控公司工作,但并不安于舒适区,总想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方向。夜间值班,白天闲暇时,他便不断尝试与探索,最终被微雕艺术深深吸引。于是,他悄悄买来材料与工具,自己摸索尝试。不懂构图,就从网上观摩他人作品学习构思,买来临摹试手。初学阶段技术不足,屡屡失败,但他从不放弃,总是总结教训,重头再来。
渐渐地,他掌握了门道。在材料选择上,起初多用橄榄核,觉得体积稍大、易于雕刻,但后来发现橄榄核在北方容易开裂,眼见心血之作裂损,令他心痛不已,于是全面转向使用核桃核。在雕刻技法上,他也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不一味追求全局铺开,而是由点及面、逐步深入、精雕细琢,刻画每一处微妙细节。慢慢地,他深深扎根于微雕艺术之中。凭借天赋与坚持不懈的努力,刘志田在这门精巧艺术中逐渐崭露头角。微雕于他,是一场与时间的对话,每一寸桃核都承载着他的情感与思考。
当他在业内渐有名气,却并未满足于此。2014年4月,他前往潍坊拜裴曰信大师为师,带艺进修,寻求更深层的技艺突破与艺术拓宽。经名师指点,他的视野更加开阔,技艺愈发纯熟,创作热情也日益高涨。2016年5月,他的核雕作品《福禄万代》在第八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上荣获“人立陶琉”杯山东省工艺美术精品金奖,核雕《清修》获银奖;2017年1月,又在淄博市首届核雕大赛中斩获金奖。
刘志田的微雕,不仅是技艺的展示,更是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他不断探索更高的艺术境界,试图在方寸之间传递更丰富的情感与思想。这种精神令人敬佩,也让人深刻体会到:艺术的魅力不仅在于作品本身,更源于创作者那份专注与热忱。他所雕的十八罗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仿佛随时会从核桃中跃出;人物与诗词细腻生动,仿佛可闻心跳与低语。他的微雕,是技艺的呈现,更是灵魂的诉说。“最初,我的作品在淘宝上售卖;后来,越来越多顾客直接预订。”刘志田说。
刘志田的故事,是一段乡村微雕奇迹的缩影,也是一场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之旅。他希望未来有更多人能用心雕刻生活、以艺术滋养人生,让微雕这门古老而精妙的艺术,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供稿:淄博市高端装备中心 项绪忠)
责任编辑:田家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