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焦点时讯(淄博)邵超 晨光透过教室的玻璃窗,王老师轻点平板,绘本《我不知道我是谁》的主人公达利B突然眨了眨圆眼睛。AI技术让这只迷失自我的兔子"活"了过来,毛茸茸的耳朵随着困惑的提问轻轻颤动,引得孩子们不自觉地凑近屏幕——这不是简单的动画播放,而是AI赋能下的教育新图景。
传统绘本的静态画面在AI引擎中焕发新生。教师上传绘本插画后,智能算法为达利B的每一个表情赋予细腻微动态:疑惑时耷拉的耳朵、模仿袋鼠跳跃时笨拙的肢体摆动。当故事发展到达利B试穿各种动物"身份标签"的关键情节,AI生成的分镜动画让孩子们仿佛置身迷宫,跟随主人公的脚步探寻自我认知的路径。这种动态叙事打破平面局限,将抽象的哲学命题转化为可感知的视觉旅程。
AI构建的互动场景成为思维碰撞的舞台。在"猜猜达利B的新发现"环节,教师通过AI语音合成切换20余种动物声线,猫头鹰的低沉提问、松鼠的俏皮引导交替出现。AR技术更让教室变身"动物实验室",孩子们用平板扫描绘本,就能在桌面召唤出3D虚拟动物,亲手为达利B试戴不同"身份道具"。当有学生给兔子装上企鹅翅膀时,系统立即触发定制动画,用趣味反馈鼓励每一份独特想象。
每个孩子的探索轨迹都被AI系统温柔记录。当发现有学生反复停留"模仿失败"页面时,系统自动推送定制化拓展内容:心理学绘本《我就是我》解读、创意手工"我的独特标签"工作坊。教师借助AI学情分析,既能为迷茫的孩子点亮认知灯塔,也能为超前思考的学生开启哲学启蒙延伸阅读。这种智能支持让《我不知道我是谁》的教学价值突破故事本身,成为引导自我认知的成长指南。
从翻页阅读到身临其境,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建构,AI正在重塑绘本教学的深度与温度。当达利B在数字世界里终于找到"做自己"的答案,屏幕前的孩子们也在互动体验中完成了一次珍贵的心灵探索。这不是冰冷的技术叠加,而是教育智慧与童年好奇心的诗意共鸣——在AI构筑的成长剧场里,每个孩子都能书写独一无二的自我认知剧本。(高青县唐坊学区孙集小学 宁娇娇)
责任编辑:田家礼